
在現代化養豬生產條件下,對母豬危害最大的當屬產后炎癥,如果產后消炎做不到位,會導致母豬子宮發炎,產后虛熱,影響母豬采食量,造成母豬體況過瘦,斷奶到發情的時間延長,也會造成產房仔豬腹瀉,斷奶重下降,死亡率升高等一系列問題。
1、 炎癥預防
產后一周內每天用消毒水清洗母豬外陰及乳房,用碘酊涂抹外陰。沒有輸液的母豬應注射一次長效抗生素。母豬產后炎癥消除的越快,采食量就恢復的越快,產后1周的采食量直接決定了產后體況恢復、斷奶發情間隔和哺乳仔豬生長性能,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豬場生產成績。
2、 母豬飼喂
產后根據母豬狀態投喂飼料,每天觀察母豬吃料情況,查看有無剩料,并及時將料槽清理干凈。如有剩料,可分給其他食欲較好母豬,并對不吃料母豬作好記錄,分析原因,做針對性治療。
3、 促進產后母豬食欲
可采用濕料飼喂,攪拌均勻,以手握緊后能松散為宜。每天分多次飼喂,飼喂時避開炎熱時間段,每次喂料時將母豬趕起,讓母豬排糞排尿,增加采食量。
4、 產后每天查看產房狀況
保證母豬飲水量充足,隨時觀察母豬食欲,精神及陰道分泌物情況,同時密切關注母豬泌乳情況,對出現比如跛足、便秘、體蒼白、乳房發硬、陰道不斷流膿等情況及時治療。
5、 適時斷奶
整個哺乳期保持環境安靜,干凈,衛生清潔,每天及時清理母豬糞便。根據母豬和仔豬體況,做好寄養和分批哺乳工作,并結合場內圈舍情況適時斷奶,特別是在熱應激較大時的哺乳后期。